作为奋斗在接种一线的医务人员,处理被狗、猫等咬伤的患者并接种疫苗,想必大家已经做过很多次了。
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效力没得说,但我们肯定也曾听过「患者接种狂犬疫苗后,仍然死亡的消息」,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不如让我们先从狂犬病与疫苗说起吧。
狂犬病与疫苗
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动物源性传染病。感染狂犬病病毒的动物咬/抓伤了人后,狂犬病毒通过其唾液进入人体。
狂犬病临床表现为特异性恐风、恐水、咽肌痉挛、进行性瘫痪等。一旦发病,死亡率几乎是100%。
不过在狂犬病暴露后,及时接种狂犬疫苗、注射狂犬球蛋白可有效预防狂犬病。
有研究表明,对多名暴露后接种者进行试验,在常规5针免疫后,血清阳转率为89.28%;对多名阴性者进行试验,总保护率高达93.26%。
这么看来,狂犬病疫苗的保护效率并非百分百,这是否意味着患者接种疫苗后死亡,只是因为运气不好,疫苗“刚好”没有保护到他吗?
为解决这个疑问,我们不妨再看看狂犬病毒的发病机制。
病毒发病机制
狂犬病病毒是一种高度嗜神经系统疾病,它主要的攻击目标是中枢神经,这是造成机体死亡的重要原因。
在人被咬伤后,狂犬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-3个月,最短的话仅有1周。根据伤口位置和暴露程度的不同,狂犬病病毒的潜伏期和发作程度也不同。一般来说,如果伤口累及神经多的地方,则发病更迅猛。
如果既往完成了全程狂犬疫苗接种,无论间隔多久,再次暴露都不需要接种免疫球蛋白,但仍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接种疫苗:
1、半年内,不需要接种;
2、半年-1年,加强接种2剂;
3、1-3年,加强接种3剂;
4、3年以后,需全程重新接种。
但对于未接种过狂犬疫苗的人来说,如此短的时间内,想要迅速建立起人体自身的主动免疫,光靠接种疫苗显然有点仓促,如果患者三级暴露,辅助接种狂犬免疫球蛋白、给予被动免疫,是现在最好的选择。
为何注射疫苗后,依旧会有人死亡?
综上,接种疫苗后依旧死亡,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:
一、被咬伤后,伤口处理不及时
患者被咬伤后,如果处理好伤口,可消除很多附着在伤口的病毒。
现有动物实验已经表明,用肥皂水充分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,就可以增加患者50%的生存率。相反,如果没有及时处理伤口,则会加大患病的风险。
二、伤口接近中枢神经
正因为病毒袭击的最终目标是中枢神经,如果病毒的“跳伞点”离神经的“主干道”越近,病毒就越容易发动占领要地,甚至会直接进入中枢神经。
三、病毒发展迅速,疫苗未来得及起作用
四、三级暴露,未合理合规注射免疫制剂
免疫制剂如果未有效接种,很可能无法保护患者,如免疫球蛋白注射部位有偏差,或者在明显伤口以外还有微小创口未被发现等。
五、患者本身原因或疫苗原因导致患者未受到保护
由试验得出,狂犬疫苗的总保护率并不是百分百,这就存在有“漏网之鱼”的可能性。
而且接种的疫苗株与当前流行的疫苗株可能不完全一致,这点也可能是造成死亡的原因。
如何处理,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?
除了如上面提到的,患者本身或疫苗原因导致的保护失效,医务人员应如何操作,才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呢?
一、及时处理伤口
1.检查伤口并记录
查看受伤部位(神经、血管等),及时记录并告知患者真实情况。
2.清洗
保护伤口不进一步损伤,清洗伤口并消毒,如果严重损伤,可考虑麻醉以减轻患者痛苦,最后以适当压力的清水冲洗,并辅以肥皂水清洗。
3.清创消毒
清理伤口,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,再清除坏死组织,并使用可杀灭病毒的消毒剂消毒。
二、创口缝合需要评估
1.高危谨慎缝合
伤口位置:伤口位置在手、关节等及口部贯穿伤;
损害程度:伤口严重、穿刺、污染严重等;
特殊人群:老年人、放化疗者、糖尿病患者等。
2.缝合建议
被狗咬伤所有伤口均需要缝合,被猫咬伤则仅需缝合头面部的伤口。
3.缝合不要过于紧密
伤口如果缝合太紧,会影响血液流动,增加感染率(对大型伤口,可试着放置引流条)。
三、一般情况下,如何注射被动免疫制剂
在缝合前,有些人需要注射被动免疫制剂。
在注射时,需要仔细地将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,全部浸润注射到伤口周围,所有伤口无论大小均应进行浸润注射。当伤口进行浸润注射后,免疫制剂尚有剩余时,应将其注射到远离疫苗注射部位的肌肉。
不得把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和狂犬病疫苗注射在同一部位。
对于粘膜暴露者,可将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滴/凃在粘膜上。如果解剖学结构允许,也可进行局部浸润注射。
注意:被动免疫制剂应覆盖所有伤口,医务人员在进行操作时,需要仔细排查微小创口。可用酒精涂抹伤口附近,根据患者是否疼痛,判断是否有伤口存在。
以上就是本期苗管家带给大家的内容,如果还有其他关于狂犬病的知识与探讨,我们可以下次继续,今天就先到这里了。
来源:约苗管家 转载只为分享,如有侵权,联系删除